李少红谈如何面对综艺电影对艺术电影的冲击
302
0
时间:2015-06-02 14:45
做为执导过《橘子红了》、《红楼梦》等红极一时的电视剧的知名导演,李少红的名字大家并不陌生,近期关于冯小刚对综艺电影的评价,又引发李少红的一番思考。
关于综艺电影是否为电影,这样拍摄“综艺电影”的做法是否可取的观点,再一次引发争论。一方面是《奔跑吧!兄弟》迄今为止收获3.8亿元票房的喜人成绩,另一方面是冯小刚批评综艺电影现状,并严肃的指出,这将导致没有制片人会愿意投资严肃的、付出了很大努力的电影。一石激起千层浪,今日,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李少红也撰文谈到对于“综艺电影”这个话题目前在业内所引发的争论。她表示,和冯小刚一样对综艺电影感到困惑业内同行不在少数,并罗列了这几天一来大家谈论最多的几个观念。
李少红认为,冯小刚导演的初衷也许很简单,只是激励选手要刻苦认真,不要投机取巧,只靠颜值是没有生命力的。电影也是一样。小刚导演使用了6天拍出来的,还有很高的票房这样的例子,质疑对创作的严肃性。这是从创作者的心态出发,对严肃电影的生命力受到商业的巨大冲击的担忧。他的言论引起的轩然大波。他又重申不是放炮是认真的,这是一直憋在他心里很久的困惑。李少红觉得,跟冯小刚持一样困惑的同行不在少数,当然也有不同意见。
首先,李少红觉得电影作为文化和艺术,同时也是商品,兼备文化和商品的双重属性。到底强调文化艺术的属性还是商品的属性?李少红强调,文化就必须有文化的内在逻辑,不是商业可以简单取代的。如果以商业为目的,那么一切都要服从票房的标准,哪怕不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也必须破旧立新。李少红觉得这成了长久以来永远的悖论。以戴锦华教授为代表的理论认为:如果电影成了资本的假面舞会,那么我们就失去了电影。
其次,观众爱看是硬道理,市场可以改变一切。电影院有放各种花样的权利,供应商也有提供的资格。综艺电影改变的是电影院的属性。这个年轻庞大勇猛鲁莽的市场会做很多事。很有可能开发出大屏幕打游戏的业务,就像没有电视的时代,电影前面都会加映新闻简报,现在被央视的新闻联播取代了一样。李少红觉得,既然传统电影在网络可以播出,我们认为理所当然,网络和电视进电影院怎么就不行呢?只要不挂羊头卖狗肉。只要球迷想看,NBA就应该为此更改比赛规则,允许用脚传球。这算不算“狗肉”?
再者,综艺电影算不算新的电影种类,能不能给准生证?李少红为此还查了一下,电影局给爸爸和跑男的是纪录片证。所以在这个焦点上对话有点对不上。故事片永远是故事片,是以剧情叙事,故事为线索的电影类型。《奔跑吧,兄弟》的制片人李亚平谈创作历程,也承认按照故事片的创作模式走不通。因为卫视领导给的要求就框死了,成片时间和内容都必须围绕着节目播出。是不是电影始终困扰着他们的创作团队。他们尝试找来一流的电影专业创作人员,“最后这一切让我们离《奔跑吧,兄弟》越来越远。”所有可以电影化的努力都宣告失败。最后他们删掉了所拍的和剧情有关的设计内容,完全以记录的方式展现了这个14年最为轰动的一档真人秀电视节目,结果成功很成功。
最后,李少红提到三十铺的薄情郎,关于“冯小刚为何大骂综艺电影”一文,作为结束语。这一段话也很有意味,“冯小刚提出的隐患如同毒瘤一般,早晚让中国电影彻底烂掉。当美国人将一部普通电影从2D转成3D就能卷走中国人几亿票房时,中国电影人该不该认真反思?但可惜的是,我们所看到的反思无非是继续为票房而票房,逐渐让电影失去它应有的艺术性。”
李少红担忧的并不是综艺电影对电影艺术的冲击,而是对国内电影人欠缺反思与突破的担忧。刻意的模仿、抄袭是无法带给电影艺术长久的生命力,中国电影真正的未来还在对自己文化的挖掘与创新,还有做为电影人的激 情。
评论